将触角伸向海外 腾讯牵手LINE在日本推微信支付

2016年堪称腾讯业绩增长引擎转换年,涵盖支付及云服务的“其他业务”板块取代网络游戏,成为驱动腾讯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侨报网讯】随着中国移动支付格局相对稳定,巨头们的触角已经伸向海外。近日,腾讯将与日本聊天运营商LINE合作为小型日本零售商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抓住中国游客涌入的商机。几个月前,软银、雅虎日本已宣布与阿里巴巴投资的PayTm合作在日推出PayPay移动支付服务。

跨境移动支付 腾讯动作频频

综合上海华尔街见闻、《中国经营报》报道,今年以来,腾讯在跨境移动支付方面动作频频。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在今年11月的money20/20大会上曾表示,目前,腾讯正在积极地去探索在海外的移动支付的这种新兴的市场。途径之一是在中国人旅行目的地的一些热门的国家和地区,支持使用微信支付来购物买单。

除此之外,开发微信海外版也是腾讯的计划之一,“在一些覆盖率比较多的地区去发展国内微信支付一样的模式进行出海,所以我们在香港和马来西亚先后发布了我们微信海外版本支持本地人更多使用微信支付。”

2018年10月,腾讯正式为香港用户推出跨境移动支付服务,方便WeChat Pay香港用户可在中国内地用港元进行支付,相关支付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进一步提升香港用户在内地的移动支付体验。

早在2016年,腾讯旗下的WeChat Pay(港版微信支付)就获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WeChat Pay希望凭借腾讯在支付行业的经验及WeChat在香港的用户群,加速移动支付在香港的普及。

腾讯历年财报显示,2016年堪称腾讯业绩增长发动机转换年,涵盖支付及云服务的“其他业务”板块取代网络游戏,成为驱动腾讯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这种态势仍在延续。据2018年三季报显示,“其他业务”收入录得同比增长69%及环比增长16%,领跑各大业务板块。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量同比增长逾50%,保持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前阿里就已经开始进军海外市场。2015年9月,阿里印度对移动资讯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 (Paytm母公司) 投资6.8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

据全天候科技此前的文章,蚂蚁金服也在香港紧锣密鼓地加紧布局。支付宝的第一笔境外移动支付就发生在香港。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香港设立了数家分支机构,共有数万家商户接受支付宝收款。

公开数据显示,通过投资入股或业务合作等方式,支付宝全球用户目前已达9亿,阿里支付业务的覆盖范围已经涉及日本、泰国、印度、美国等各国市场。

支付领域的较量:微信vs支付宝

腾讯目前已集齐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保险、银行、券商、保险代理、基金销售、个人征信共计8张金融牌照,位居国内金融、科技等企业前列。相较之下,阿里巴巴旗下金融科技平台蚂蚁金服目前已集齐除券商、期货、信托、消费金融外的9张金融牌照。二者在大数据、区块链、AI等金融科技底层技术方面均有布局。

“腾讯金融科技”直到2018年9月才正式浮出水面。据悉,涵盖QQ钱包、微信支付、理财通等在内的腾讯金融业务此前以“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简称“FiT”)部门的方式存在,隶属于企业发展事业群。腾讯深圳总部一位李姓人士透露称,尽管该部门可直接向腾讯总裁刘炽平汇报,但在公司内部并不显眼。“FiT在2015年9月成立之后的一年里差不多都比较边缘,跟互动娱乐事业群下面的游戏、动漫、文学、电竞等部门根本没法比。”其续称,独立拆分出来的迹象也不太显著,但地位远比外界预想的重要。

南方科创研究中心主任陈以升指出:“在第三方移动支付领域,腾讯和阿里巴巴可以说是伯仲难分,但在金融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上,以零售和金融作为核心业务的阿里巴巴显然要更胜一筹。”

“整体而言,腾讯移动支付的海外落地进展要缓慢一些。”陈以升表示,二者均将“一码走遍世界”视为发展愿景,海外竞争也将延续中国内地的比拼态势,但也不排除微信延续中国内地这种在民生政务、生活休闲、生产服务等领域搭建支付场景的方式实现移动支付领域的弯道超车。

相比于社交、数字内容均被视为一个完整的业务,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数度以“半个业务”来定义金融业务,后将其直接划为“互联网+”中。在深圳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的刘姓负责人看来,这与蚂蚁金服2017年初从Fintech(金融科技)到Techfin(科技金融)转型如出一辙。“这是顺应在商业模式和流量红利变弱背景下,技术决定金融业务未来空间的需要;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作为监管的敏感地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主动强化自身的科技色彩,以退为进更利于深耕金融业务。”他坦言,科技企业去金融化强科技色彩这两年愈演愈烈,但对金融科技业务的重视度实则是提升的。(完)